安徽省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县城。中共歙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十多年来,花费几十亿元巨资,打造“山城、水城、桥城”,建设了数十个生态公园、文化公园、历史博物馆、水上乐园、大型体育场馆、大型菜市场及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设施,歙县已经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新老城区交融的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歙县近年来,增加了对农村、社区、街道公共区域投入,卫生保洁、污水处理、运动设施,都得到有效提升。还挤出大量资金,对二十多个破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一千多套公租房,为特困户、农民工提供最低保障性住房。在新区增加了幼儿园、中小学校,解决长期困扰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近就业、就近入学问题。在徽州古城各社区,开展了老年服务进社区活动,增加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食堂试点,逐步完善关心关爱独居老人、残疾老人举措。
在歙县城乡,增加亮化、美化工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整治工作,环境卫生做到无死角、全覆盖,使山色长绿、碧水长流。歙县还十分重视,疫情期间稳就业,保民生工作。
歙县人社局加大为企服务力度,增加就业岗位,把安置大学生、农民工、富余劳动力的惠企纾困政策,及时落实到各个企业,以充分调动企业用工积极性。
安居才能乐业,歙县各政法单位,紧紧围绕“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创造性开展平安歙县建设,及时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民事案件、民事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社区。
加强歙县政务中心建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通过“跑一次”,就能把事办好。政务服务中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纽带,是实现行政为民的重要窗囗,做好精细化服务,是歙县数据资源局近些年来努力奋斗出的成果。
投入那么多的公共资源,对这些国家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并使之服务于人民,是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的职责和使命。公共设施怎么维护?人民群众怎样参加人民城市的管理和提升?这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关部门必须加以科学应对,精心研究,避免象“鲍家庄古村落项目人为被毁”、“朱熹公园朱子亭被变为垃圾收购点”、“县体育馆天顶漏水无人过问”等乱象发生。
歙县全力开展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活动,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对歙县文化名城改造时,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歙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人民城市的功能,做的更加完美,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民意,把歙县城市建设的古典、秀美,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正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