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五城镇双龙村“煤改气”工程正式开工
告别“煤”时代, 迎接“气”时代。9月21日,休宁县五城镇双龙村迎来发展新时代——“煤改气”工程在这里正式开工。306天后,双龙村将告别传统燃煤历史,成为黄山市首个通天然气的行政村。
启动仪式现场
五城茶干是国家地理标志和省非物质遗产产品,五城镇正在深度推进“特色茶干小镇”的建设,双龙村是全国闻名的豆腐干专业村。全村现有豆腐干加工户64户,从事豆腐干加工的人数约290人,全村每天加工黄豆约15000斤,该村生产的茶干产量占五城镇的80%、全市的60%以上产,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但美中不足的是,在生产茶干的过程中,加工户们一直采用煤炭和柴伙,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清理,成为专业村转型发展的难题,政府面临的课题,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也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休宁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总监傅家四告诉记者,五城小型燃煤锅炉密集,大气污染日趋恶化,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因燃煤锅炉冒出的黑烟造成他人房屋或物品受污染现象频发。此次“煤改气”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将在双龙村建设小型气化站,铺设主管道900余米,通过分支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计划工期306天,力争年底进气进家。
石坪山春季美景
“‘煤改气’项目的正式启动,是双龙村的一大喜事,双龙村的天空也会更蓝。”豆腐加工户 叶春英在接受采访时说,她认为:“过去我们的豆干制作主要烧柴,随着豆干市场的发展,柴伙跟不上需求,渐渐改成了燃煤小型锅炉,至今全村的豆干制作户都在用燃煤小锅炉。但燃煤小锅炉产生的大量煤烟污染了整个村的空气,煤烟气味扑鼻,煤灰尘雾飞扬,衣物不能外晒,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叶春英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天加工制作三桌豆腐150斤豆子计算,约烧燃煤120斤,一年约在22吨左右,以每吨燃煤1000元,一年为2.2万元。而使用天然气之后,预计可降低成本1万元。傅家四说:“经过前期调研和测算,一个普通制作豆干的农户一年用气比用煤能节省1万多元。”
五城镇党委书记汪海清说:“为了解决污染物排放的问题,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多次与光伏生产企业黄山睿基公司进行过联系,试用过生物质颗粒锅炉,效果都不理想。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与休宁中燃公司达成协议,启动‘煤改气’项目。”
汪海清说:“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确保‘守护蓝天’行动取得实效,五城镇加快了推进燃煤锅炉治理工作,以双龙村为试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群众为主的原则,大力治理燃煤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天然气。2017年计划完成双龙村燃煤锅炉改造任务,2020年全镇逐步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并从现在起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居民生活中最大限度减少燃煤使用量,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气”工作,倡导清洁能源的使用。
汪海清表示,五城镇“煤改气”工程启动,将促进镇区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拉近城乡距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能效,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拉起“守护蓝天”第一改革序幕,为全面开启“茶干小镇”建设新征程做出贡献。
记者手记:“煤改气”项目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文明形象为目标。五城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群众为主的原则,启动双龙村煤改气工作,值得赞扬。作为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建成茶干产业领军,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茶干小镇的五城,此举将提高百姓生产生活中天然气使用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推动全市治理燃煤污染,推广清洁能源,营造居民生活新常态,大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来源:黄山晨刊)
延伸阅读:
休宁双龙村民自办“好味道”茶干比赛
小小方寸地,一品一余香。10月26日下午,第一届“好味道”茶干比赛在休宁县五城镇双龙村举行。这是五城茶干历史上第一次以茶干为单品的专业比赛。
茶干模特
模特一般的妆束、中国大妈的脚步,托举着五城茶干,在操场上来回穿梭,将一盘盘喷香的茶干送到评委席。这是当天下午,记者在双龙村双龙小学操场上看到的场景。现场,近百村民颠脚围观,评头论足。村民曹树根说:“双龙村做豆腐干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但把大家拉出来比赛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当天的茶干大赛分为两部分进行,上午,各个评委走进各参赛选手的家中,近距离了解他们的制作工艺、卫生情况,按照相关的参考标准,当场打分,评选出“制作工艺奖”和“清洁卫生奖”;下午,则在广场上对各参赛选手送上的茶干进行打分,现场品尝之后,评委根据其口感、色泽等评分,汇总打分,评出“美味奖”和“综合奖”的前三名。
经过评委们的认真打分、精心评选,最终从36户参赛农户手中评出了美味奖、综合奖、制作工艺奖和清洁卫生奖等各四个奖项的前三名。村民程新社成了当天最大的赢家,他家的“程记豆腐干”小作坊卫生清洁度最佳,不但环境整洁,而且在相关的卫生要求上,也符合品质佳、环境好的标准。在美味奖的评选中,他最终获得了第三名;在清洁卫生奖上,他毫无疑问获得第一;最终,在综合奖上,他也毫无悬念地将第一名收入囊中,斩获三项大奖,可谓出尽风头。在谈到自己的“获奖”心得时,他说:“我做了十多年的茶干,日子越过越好,这都得益于双龙村茶干专业村的发展,比赛的目的,讲的就是品质。我们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就是希望更多的客人走进双龙,让双龙的美味茶干美名扬。”
双龙村党总支书记王秋告诉记者,双龙村是黄山市有名的豆腐干专业村,从事茶干加工销售的专业户共有42户,其中36户参加了本次茶干大赛。10年前,多数村民还只能是到本地农贸市场上兜售,现在不但本地市场上供不应求,外地市场每天也大批量地求购。而人均年收入也从十年前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1.2万元。茶干改变了双龙村的面貌,也带动了村民集体致富。”王秋说。
五城镇镇长金俊勇说:“作为黄山市的传统特色食品,五城茶干已成为五城镇的龙头产业,全镇目前从事茶干产业的农民在2000人左右,茶干让当地许多农民走上致富路。作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点,由双龙村茶干协会组织举办的首届好味道茶干大赛,为加强双龙村茶干生产业主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茶干产业的品质,挖掘民间美味精品,展现个人制作魅力,同时也为倡导村民健康生活情趣,融洽村民邻里关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后记:双龙村,一个百把户的小村,却发展成为全市茶干专业第一村,全村42户家庭依托茶干的加工和销售,人均收入超过全市农民平均收入,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房、走上了致富路、过上幸福的生活。茶干虽小,美味各异。比赛只是形式,重要的是要让大伙明白,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品质说话。 双龙村的茶干比赛是五地茶干产业极为炫目的一笔。未来,双龙茶干一定会更香,牌子也会打得更响。”
休宁县提前谋划 培育产业发展“预备队”
记者了解到,休宁县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已经有了时间表。今年启动的首批齐云旅游小镇、溪口汽配小镇,力争2018年底前验收通过。同时,该县积极培育万安罗经文化、五城茶干、流口生态等特色小镇建设,争取2017年纳入黄山市第二批次特色小镇建设任务中,力争到2019年底完成建设任务,适时启动第三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双龙村高产稻田示范区
随着梯队建设的开展,一些尚未入列的乡镇早早开始谋划,寻找自己的发展思路。
五城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地方特产繁多,尤以“五城茶干”最为出名。 8月26日中午,记者刚走进该镇双龙村,便闻到了从作坊里飘出来的茶干香味。该村是个专业制作茶干的村落,沿街两侧共有60个加工作坊。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着的煤炭,作坊内被炭火熏黑的墙面,无不显示出茶干产业在当地的红火程度。除了茶干,五城镇还特产米酒、烧饼、灯笼、毛竹、茶叶和蔬菜。该镇将当地特产形象地称之为“5+2”产业。不过,产业虽然丰富但很分散,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存短板等问题,当地产业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产业发展切忌"撒胡椒面",每个产业都给一点扶持资金,平均用力,很难做大做强。 ”五城镇党委书记汪海清坦言,该镇眼下需要整合资金,集中发展优势产业。与溪口相似的是,他们选择了产业基础厚实的茶干产业为突破口。当地的茶干产业以佳龙公司为龙头,包括3家公司120个作坊,去年产值近1.5亿元。以建设茶干小镇为切入点,五城准备打造占地3000多亩的茶干生产基地,同时带动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互补的发展态势。该镇还在茶干发展规划上延伸产业链,增加游客体验项目。
“我们公司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在厂区可以参观和品尝米酒、烧饼、豆浆,在茶干博物馆感受古法技艺,最后体验豆腐宴。 ”佳龙公司总经理洪光明说,该项规划正在实施,2017年1月试营业。同时与旅行社进行合作,带动茶干小镇旅游观光。
在政府层面,当地一方面通过投入,建立外环路,改善交通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发展。该镇还打算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四庙会的次日举办茶干节,“借助人气带动人气”。
综述: 双龙村是个专业制作茶干的村落,风景优美,有古树、古亭、古桥“三景”,率水河与颜公河在此交汇。村口长堤农民公园的百年古树群是全市“百佳摄影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拍照;村桥头及滨水护岸花草丛生、绿树环绕,与江边的浣纱女形成天然的江南山水画。凭借绝佳的生态环境,该村于2011年被授予省级“优美生态村”,是全市107个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之一。
在下一步发展中,双龙村后劲十足。利用双龙村茶干知名度和美誉度,把产业特色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大力发展徽文化体验、参与类及其它特种旅游产品。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对乱堆乱放进行集中清理,推进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堤岸建设,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