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村在杞梓里镇党委、政府及文明办的直接领导下,村两委干部积极学习“十九“精神,深入开展“我学习,我实践“活动,努力夯实社会主义价值观。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在镇文明办领导的倡仪、指导下,先后成立了“武邱文化传承协会“,腰鼓队、舞龙队和舞狮队,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
齐武原名坵坦、武坵。元朝未年朱元璋起义,兵败临安(今杭州),退居该地整编,见军队训练整齐威武,后攻临安果然一举成攻。大明王朝建立洪武(朱元璋)登基后,思起其景故赐名武坵为齐武一直沿用至今。
现齐武村由齐武、马南、王坞三个大队(村)组成,人口三千多(7个自然村,分别是齐武、大坞、上村、王杆、马家枧、上南、下南、水油坑),八个村民小组,一个党总支,三个支部(分别是齐武支部、马南支部和王坞支部)。
齐武中心村人口一干多(含齐武学校),村内民风纯朴,民俗甚行(中秋舞龙、春节舞狮、元霄龙狮对会等)。解放前,是齐武长乐乡所在地,村头(来龙山)与村未(红庙垅),分别筑有碉堡(调堡基至今清淅可见),是当时杞梓里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伪)乡政府两幢方家祠堂“宝墨堂“于一九七二年创建齐武中学宿舍楼被拆除,“绳武堂“因扩建齐武中学被异地保护,拆至歙县西园(徽商大宅院)重建,实乃无奈之举,可惜之至也。
齐武村环境完美,地理位置独特。南有昌源河依村而流,东有横坞溪、北有横坑洞小河、西有小边山弯坑经而过汇入新安主流……昌源河。村中地势开扩,四面环山,有来龙山、朝山、犁尖山、红庙垅、河对面的接龙山分别从东南西北中延绅至此,宛如五匹骏马奔腾而来,故有五马奔槽之说法(旧时方家祠堂坦按风水做成马槽形)。杭瑞高速及杭徽公路(S324线)穿村而行。
齐武中心村现有明、清古民三十余栋,古碓、朱元璋点将台、王茂荫古墓、齐灵尖和尚庙、程家巷观音庙、红庙垅调堡基、围裙磅等遗址。以及保持完整的嘉靖年间重修护村大坝(普安坝)、仙姑望月(仙姑岭)。
上世纪七十代起,齐武村一直是杞梓里、霞坑及三阳地区的文化中心,七九年三阳高中撒并齐武,八O年霞坑中学高中撤并齐武,逐渐使当时的齐武中学成为歙县乃至徽州地区农村最大的学校之一。
齐武村交通便利,距黄杭高铁站7.5公里,搁船尖风景区15公里,前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里柯庆施故居……水竹坑的7.5公里,皮蛋(坡山)5公里,东至杭州二个多小时(普客),西往黄山市区、徽州古城(歙县)四十分钟路程,南去千岛湖走陆路经金川、唐村、过威坪需两个小时,走水路到深渡有直达排岭(千岛湖中心景区)的客轮或游轮。
勤奋的齐武村人民一定会把自已的家乡建设成花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