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聚焦黄山
  • 走进徽州教育文化
  • 黄山体育
  • 公告活动
  • 专题
  • 美丽乡村行
  • 飞阅徽州
  • 杨奉霆
  •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黄山

    喜迎国庆 趣话纪年

    时间:2019-08-29 08:41:28  来源:  作者:邵竟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即将来临。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建国之日,此后每年的10月1日被确定为国庆节,这已是家喻户晓的喜庆节日。
    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9月27日,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了新中国开国五件大事:国旗、国歌、国徽、国都和纪年。当时决定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如1949年、1950年、1951年……,这里的公元纪年是指公元纪年系统,包括纪月、纪日等。为什么“纪年”与国旗等并列,成为开国大事之一?本人在退休之前对此既不懂,亦未学,只管用。直至2008年底退休后,因爱好书画,作品题款要用到纪年,才真正予以关注和学习。
    所谓“年”,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365.2422天,而“纪年”就是记年,是给年份命名,以便区别和交流等。从古至今时间概念、计时单位的建立和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的产物。而纪年,是世界一切事物宏观、微观运动变化的具体时间表述和记载,不可或缺,就像空气对人一样重要。
    选用公元纪年作为新中国的法定纪年,意义重大深远。一是统一了全国的纪年标准,完善了纪年体系,废止了民国纪年,也不再采用曾经流传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号纪年等,体现了新中国新纪年,官方民间等都可以通用,能精准表述古今未来中国的一切年份。二是采用科学先进的公元纪年,避免因政权、政治事件发生而影响纪年的精准和限制,更符合时间、天体运动的规律,同时融入国际社会大范围,利于国家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友谊和发展。
    在实行法定公元纪年的初始阶段,民间习惯性应用的还有两种民俗纪年。一是干支(阴历、农历)纪年,如甲子、乙丑……癸亥年等。二是生肖纪年,如鼠、牛……猪年等。这两种纪年都是中华先祖的伟大发明,流传数千年之久,春节、中节、除夕等重大节庆都与民俗纪年相关联。说来有趣,在法定和民俗新老纪年共存皆用的情况下,本人竟有好几个出生日:1、在户口本身份证上显示的是1948年12月2日;2、母亲告诉我的是阴历戊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属鼠,当时户口本换算登记有误;3、经查,戊子年十二月初二应为1948年12月31日等。随着时光推移,这种换算失误基本消除。但因公元和干支纪年方法的差异,区别还是存在的。例如新中国建国日是1949年10月1日,阴历为己丑年八月初十日;七十周年华诞日是2019年10月1日,农历为己亥年九月初三日等。“2019年春节”、“2019年中秋节”之类官宣都是以法定公元纪年来表述的。
    纪年是门科学,公元、干支纪年都是依据天体运动的规律来确定的。公元纪年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干支(农历)纪年平年为354或355日,闰年为383或384日。可以看出,不同的纪年法作为“年”所含的日数是不同的,即便同一种纪年法,所含日数也是有差别的。
    有趣的是,我国民俗干支、生肖纪年都是以一组年名反复循环应用来表述百岁千年的,一轮干支=五轮生肖=六十年,因此出现的全是重年复岁。前些天,欣赏到友人一幅书法作品,题款中写有“龚自珍己亥杂诗”和“己亥夏倪某书”。乍一看很正常,但一质疑推敲,问题凸显了:龚自珍写杂诗时的“己亥”是过去时,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而抄诗人倪某的“己亥”是现在时,就是今年(2019),两个“己亥”相距180年,用同一个己亥来表示这两个不同年份,现在已成常态,就是说:祖先十八代等用过的己亥,现代人可以照用,以后子孙十八代等还可以沿袭照用……。显然,这个“己亥”,不仅并未精准表述出年份,而是混乱了年份,一名多年,与年名的科学唯一性相悖,凸显出干支纪年质量短板。
    本人喜好书画,退休后常用干支纪年来题款。当发现该纪年存在短板后,抱着尊重珍惜传统的宗旨,自2012年底至2018年末,经质疑思考,学习求索,终于把“有循环、无进位、全重名”的干支纪年创新完善、提质升级为“有循环、有进位、无重名”的二代干支纪年,全称为“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科学独立,便捷实用,一名一年,永不重复,一纸(盘)可以精准表述“个十百千万亿”年。只要在传统年名前加一前缀(序数)即可。从该法中,抽取任何一年,从年名即可知道该年份在时间长河中的具体位置,距今多少年等。如上文龚自珍是在“八一己亥”年写了己亥杂诗,距今180年。倪某在“八四己亥”年(今年)抄写该诗。该纪年法已获专家评估,获有专利(ZL2016 3 0174778.4)版权(沪作登字-2018-A-01241781)。有相关论文获安徽省优秀成果奖。配套专著《中华邵氏干支公元万年表》(含三个附录)等,实用效果好,创新成果经得起质疑和检验,可以提供社会分享、选用,传递正能量。
    从牙牙学语到年逾古稀,新的法定纪年伴随我们这一代是“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干在新中国,养在好时代”的中国人。经历了中华民族从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人丁兴旺是新中国最鲜明最了不起的发展标志。建国初期(1950),全国约为5亿多人口,现已达到14亿,增长近两倍;人均寿命从约40岁,现已达到77岁(2018),增长近一倍。一个富强、文明进步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令人振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七十年创造辉煌,彪炳史册的伟大岁月,是用纪年来表述见证的,让我们记住1949年10月1日到2019年10月1日。现在中国人正把个人使命和国家伟大使命融成合力,可以预见到2021、2049,“两个百年”目标即中国复兴之梦必定能圆满实现。

    Copyright@ 2017-2020 版权所有: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头条号:黄山网 微信公众号:newshs 邮箱:todayhuangshan@126.com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昌法律师事务所 李兹柏律师 手机:13805597470 皖ICP备1301613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