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黄山市)古称徽州,因资源匮乏,山多地少,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背井离乡出行谋生,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
现存众多的古村落、古桥、古茶亭、古树等,抗倭名臣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文豪胡适、著名徽商胡沇源就是从这条古道上走出山门而光耀天下。
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应得到更多的传承。
徽商之路,它一头连着黑白徽州,一头连着烟雨杭州。它一头连着故土与家园,一头连着生计与梦想。它是一条饱经风霜的经商之路,也是一条承载历史的文化之路。古道始建于唐,已历经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商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
艰难徒步谱写荣誉篇章,徽商之路留洒天地豪情,古道的诱惑往往在于历史的流过,我们向往探寻遗迹来推论当年的故事,去感受当年一代代徽州人饱经风霜的经商之路。
让我们一起去体验、感悟徽商之路黟县段,作为古徽州厚重的人文历史载体,残留下来的古道基本都在交通闭塞、人迹罕至的高山深谷中,像徽商之路黟县段这样曲径通幽、闹中取静,且连接西递、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商道,是绝无仅有的。徽商之路黟县段南起西武岭,途径南屏、西递,沿虞溪河,穿过“鸳鸯谷”,经木坑竹海至宏村。整条道路长68公里,线路涵盖了徽州不同特色地形地貌,沿途古道、峡谷、湖泊、森林、竹林、古村落等。
行走徽商之路,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一种文化的共鸣;是不管走多远,也不会忘记的大地之根。
来源:致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