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聚焦黄山
  • 走进徽州教育文化
  • 黄山体育
  • 公告活动
  • 专题
  • 美丽乡村行
  • 飞阅徽州
  • 杨奉霆
  •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行 > 动态

    黄山区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唤醒活力

    时间:2017-09-25 08:49:12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崔艳 黄美办

        田园风光里,屋舍自然点缀其中,村路平坦整洁,满目绿树花草,没有丝毫雕琢的做作之态,给人清新自然的纯朴之感……走进黄山区,美丽乡村的宏大画卷正迎面而来。

      该区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美为魂,尊重和爱护自然,保留乡土田园味道,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按照整县(区)推进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因地制宜、差异发展、错位竞争,杜绝“千村一面”。

      新丰河磅中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牢牢把握住村庄原有的“一条河”和“一片林”,将境内的丰溪河作为天然湿地,按照自然的水系,精心修复村内的河塘沟渠,让清澈的溪水长流不息,并将百年板栗林作为游客体验采摘的乐园,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各地的画家创作、艺术写生的全域乡村旅游基地。耿城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位于黄山北大门,生态保护要求近乎严苛,将浦溪河生态保护列入重要工程,高标准开展山体植被保护工作,生态好了,风景美了,游人多了。

      黄山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嵌入乡村旅游,让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用心挖掘各中心村旅游潜力所在,找准角度,因地制宜,分类错位发展乡村旅游,让青山绿水转化成真金白银。

      目前,该区有约1/4的农村人口从事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重点景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拥有省级农家乐76家,旅游示范村6个,特色景观名村4个,优秀旅游乡镇10个,特色景观名镇2个,先后建成翡翠新村、太平渔村、庄里新村等一批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美丽乡村。

      该区美丽乡村建设大到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小到村庄保洁、设备维护,都通过进村入户、村民座谈会、户代表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将讨论结果张榜公示,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与此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区积极推行“减法”模式,叫停建广场、砌围墙、修亭廊的“老套路”,扭转“重建设、轻整治”的惯性思维,将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持续加力推进,办好办实。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黄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并设立运维专项资金,落实长效管护机制。

      让乡村记忆不因美丽乡村建设而断层,让村民传统记忆转化成现实可触感的文化标签。今年,耿城镇沟村中心村恢复了当年“长寿村”的百岁街、百岁牌坊和百岁广场;新丰乡的河磅中心村,把蚕桑农耕文化与当地一直流传的孝道文化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示,用文化墙、评选挂牌等方式,让农耕文明和传统孝道触手可及、可学、可做;谭家桥镇的西潭中心村,留下了知青一代人的记忆,该村在修复传统村落的同时,积极抓住上海“后花园”的优势,用古村落的载体再现当年上山下乡的豪情。


    Copyright@ 2017-2020 版权所有: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头条号:黄山网 微信公众号:newshs 邮箱:todayhuangshan@126.com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昌法律师事务所 李兹柏律师 手机:13805597470 皖ICP备1301613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