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聚焦黄山
  • 走进徽州教育文化
  • 黄山体育
  • 公告活动
  • 专题
  • 美丽乡村行
  • 飞阅徽州
  • 杨奉霆
  •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行 > 动态

    陈光辉和他的“农业革命”

    时间:2018-02-11 10:34:56  来源:黄山在线  作者:程向阳 吴玉莲 汪悦

      陈光辉的名字,近些年在休宁、黄山乃至全省全国可谓高山上打鼓——名声远扬。那是因为他有志于改变传统农业问题的“黄山探索”。最让人们熟悉的是他以基层农民的身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团总结时说:“复合式循环农业模式这条路子值得好好总结。”

      A:从小有志做农民

      “上面种的是木瓜,中间种茶叶,地上种明日叶、救心草,四周还种了桂花,木槿花……生物共生达到了单一品种无法实现的良好生态环境……”说起自己的生态立体茶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多维生物集团董事长、休宁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辉滔滔不绝。

      1月30日,2017年岁末,休宁县尧舜工业园,眼前的陈光辉,年龄不过五十出头,却已是满头白发。“我这头发比我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要急。”不过这也是陈光辉从事有机农业13年来操劳操心的最好见证。1965年出生的陈光辉头衔很多,黄山市十佳科技创新带头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十佳环保人士、安徽省2013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安徽省扶贫先进个人、安徽省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个人、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他还是黄山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农科院客座研究员。

      陈光辉起家于茶叶贸易,在90年代末就已经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在2004年,他的出口茶遭遇欧盟“绿色壁垒”,于是他果断转型,走上了有机农业的探索之路。

      “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总要干些跟泥土有关的事吧。”陈光辉说,他自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亲戚都是农村的,看到他们种地的辛苦,他感觉自己有这样的责任。30年间,黄山(中国)发生巨变,无论是城市、农村,但农业依旧存在短板,包括农业成本、化肥污染、亩产效益、农业模式等诸多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家里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田地荒废现象加剧,“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去尝试、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的源动力。”

      经过13年的艰辛探索,陈光辉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循环农业发展道路。共申请、获得多维生态茶园、多维生态稻田、多维生态果园、多维生态库塘、植物防火林带等11项国家新型农业模式发明专利,完成第一个新型农业模式的国家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创建,并以99分的高分通过国家专家组的验收。他的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先后承担国家星火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等。

      B:呕心沥血探三农

      “农,天下之大业也。”十三年来,陈光辉从一个不会务农的农民,变成一个生物学专家,,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态循环农业王国里。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他不仅获得生物工程师的职称,还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把在不同地区发现的100多个农业问题归纳总结成31个问题和七个体制机制问题,利用交叉思维,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大两个交叉点:破解复杂的农业生态系统问题的最大交叉点——林草问题;破解最难的农业系统难题——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然后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通过三产融合和建议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配套将生物链、产业链、废弃物循环到底,探索三农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为了破解最难的农业生态系统问题,陈光辉的多维公司在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季昆森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思维教授、中国农科院朱立志博导等多学科专家教授指导下,坚持刻苦自学多学科知识,进行全身心、全资本投入,长期深入山区从事新型农业种植、养殖模式的探索实践,通过多项思维和多向思维进行《生物自然组合学》新课题的多维生态农业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功能=生物智能化农业,在生态化、允许大面积栽培条件下,探索研究共生互助、易于推广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提出把传统、单一的农业转型、升级到构建生物良性小生态系统的经营,然后通过三产融合将生物链、产业链循环到底,因地制宜,形成一个个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园,寻找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并以组织、制定高质量新型茶园模式国家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为突破口,先后申请获得十多项新型农业模式的国家发明专利,新型模式已列入中国60个典型循环经济案例,2012年6月陈光辉曾被国家发改委推荐到联合国(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发言。

      多年来,陈光辉曾多次给中央写信,最令他欣慰的是2017年3月10号写给李克强总理《关于解决农业31个主要问题和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的信有了回音,这封信后来被转到国务院农村改革小组,6月份,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来公司调研。而同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同年7月31日-8月1日,农业部四位司处长专门回复了他提出的《创建新型农业模式实验区》、《培养绿色、高效农业转型人才》等4个建议案,并来休宁实地参观他的新型农业模式实验园。

      C:循环农业创未来

      陈光辉告诉记者,他的多维理念,目的是希望国家早日发动这场农业绿色变革——国土高质量改造,尽快遏制和修复化学农业生产系统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向不良性或恶性循环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空气、水、土等最基本生存环境需要、食品安全需要和人民健康需要。

      而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的战略提出来加以强调,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农业部出台百万实用型人才培训计划,明确今后的重大任务:发展高质量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这些,都让陈光辉如沐春风。

      此后不久,2017年11月3日农业部出台了“2018年-2020年百万新型农业实用型人才培训计划”,并提前让陈光辉申报2018年“多维新型农业模式实验区”的建设项目,11月25日科技部中国市场技术协会为多维公司授牌——多维生态农业培训中心,同月成为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陈光辉又与中国农科院教授合编了《多维生态循环农业》培训教材,2018年3月将由中国农业技术出版社出版,此外,多维公司还与航天食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航天食品示范基地等等。

      陈光辉说:“眼下正着手进行生态农业培训,为全国各地的农业从业者进行技术培训。目前第一个培训班的学员已经招募完毕,后期还会陆陆续续进行培训。他说自己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百万实用型人才培训计划。用自己毕生所学和实践经验,指导学员,用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乡村振兴。”

      D:发展瓶颈捆手脚

      “农,天下之大业也。”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和改革就像黄山乡间的道路,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想像或想像不到的弯道和阻力。

      侃侃而谈,手舞足蹈,谈起自己的生态循环农业,陈光辉可以一两个小时不喝水。但是这个春节他也面临着压力,因为目前的农业资产融资还比较难、加上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支出却非常大,加上他的布局很大,资金压力骤增。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新标签法和300多项食品标准的调整,陈光辉公司生产的产品包装因为“打上原浆、养生”不能上市,导致300多万元产品和400多万原料库存积压,企业唯一的800万流动资金因积压不能周转。公司发展在踏步向前的同时也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陈光辉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苗木进行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实验,这些苗木除了能够绿化以外,每种苗木可以N倍的放大繁育,一花一叶一果都能形成特色农业产业,这些苗木可以对传统茶园、果园、油茶等进行立体升级改造,使亩收入提高到5000至10000元以上,公司十多项专利成果还处于转化初期,现在公司因农业资产无法融资和政策不可抗拒的风险,无法给公司万亩基地上数千农民工及工人发放工资和缴纳保险,迎面而来的生产又急需周转资金,这些困难令自己寝食难安,现在公司正在寻求战略投资者共同合作。

      “希望银行部门能够站在支持三农、振兴乡村的高度同意贷款,给予资金支持,以缓解燃眉之急。毕竟我们所做的事业是大有可为的实体农业。”陈光辉说。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农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政府和银行目前还没有把农业资产建立像房地产一样的金融借贷体系、保险保障体系、评估体系、法律体系,农业资产还不能到银行直接融资(土地资产、生物资产、小产权证以及现在林权证也不給贷了),尤其是规模以上的种植、养殖业比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更难融资。不过随着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的提出和中央农村工作一系列新政出台,陈光辉的融资难问题或能破冰,但这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认知和支持密切相关。


      后记:2月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一年农事活动的开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为亿万农民送来了政策春风。陈光辉给记者发来短信说:“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的战略提出来加以强调,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发展高质量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这正是我13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所期盼的。”但愿这春风能融化陈光辉心头的坚冰,温暖他的初心,吹进他的13000亩生态农田里。

     


    Copyright@ 2017-2020 版权所有: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头条号:黄山网 微信公众号:newshs 邮箱:todayhuangshan@126.com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昌法律师事务所 李兹柏律师 手机:13805597470 皖ICP备1301613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