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聚焦黄山
  • 走进徽州教育文化
  • 黄山体育
  • 公告活动
  • 专题
  • 美丽乡村行
  • 飞阅徽州
  • 杨奉霆
  •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行 > 动态

    机械种地不觉累

    时间:2018-03-15 15:20:04  来源:黄山在线  作者:李彦

      春耕备耕,向来是庄稼人每年“争分夺秒”的头等大事。还没出正月,各地农民早已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春耕备耕热潮中,而在黟县碧阳镇柏山村的国威家庭农场,“新型农民”余国威却显得悠然自得。

      “种子、化肥沿用去年的优质品种,其他整地、耕种都有农机,效率高,时间充裕。”余国威笑着说,以前一到整地时,家家都是起早贪黑,全家齐上阵,牛耕铁犁一天也就能翻整出五六亩地,而为了抢农时,即使遇到风雨天,也要下地干活,一刻都不敢耽误。
     
      今年48岁的余国威从小和泥田打交道,可以说是“职业农民”,犁田打耙样样能干。2013年看到村里的很多良田抛荒,他便萌生了流转农田的想法。当年,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油菜等经济作物。两年前,他根据当地农耕特点,因地制宜将原来常用的三铧犁改制成了四铧犁,这一点改动,不仅操作起来更好控制,同时也让原本一天翻整20亩左右,变成一天最少也能翻整80亩地,效率瞬间翻了几倍。5年来,他靠着新思维、新技术再加上那一股子肯干的劲儿,他承包田里的庄稼长势总让乡邻们啧啧称赞。农场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已流转土地约500亩,年产值约400万元。他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了彻彻底底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了柏山村30多名农民就业。
     
      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民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大家更加关注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升级的“先进武器”。在古黄村种粮大户程立荣家,老程正悠闲地为他的“先进武器”——无人植保机,进行充放电的养护。“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机器打理好了,到时候春耕用起来又好又快。”老程是当地的种粮大户,每年要种植400多亩水稻。而在杀虫、施肥阶段,传统人工支出就要6万余元。随着人工费逐年增加,传统种植成本提高让老程觉得“划不来”。于是,2017年,老程在农机部门的帮助下购进了无人植保机,“传统10个人需要两天喷洒完的农药,换成无人植保机低空洒药,仅需一天就可以完成,而且药量喷洒均匀,最关键的是随时可以工作,保护庄稼免受灾害。”老程坦言,现在很多农民在耕种中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在春耕备耕中也更加依赖农业科技。
     
      如今,农业机械化耕作已是农村新风景。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除了农耕、田间管理等省时省工的机械化农机外,秸秆粉碎还田机这类保护生态、循环农业的农机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现代化机械让农民从“土里”抽身出来,真正“坐享”科技生产带来的福利。

    Copyright@ 2017-2020 版权所有: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头条号:黄山网 微信公众号:newshs 邮箱:todayhuangshan@126.com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昌法律师事务所 李兹柏律师 手机:13805597470 皖ICP备1301613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