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城市的喧嚣,走出物欲的烦恼,这里是被称之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宏村这个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因为李安导演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而闻名中外。古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它依山傍水,既有水的灵性,又有山的幽趣。它的黑眉白面,显得淡雅而庄严,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之标本,简略而不缺乏生动,古朴而犹见神韵。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在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这里就是被称为牛胃的月沼池,整个池子成一个月牙形。汪氏宗祠,为祠堂名。建于明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宗词坐北朝南,位于月沼池的正北方。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在烟水迷蒙中,水之岸和青石板铺成的沼堤上,落满了采蜜的“蜂群”,叮在花蕊上,一动不动——那是一群青年学子,正宁神静气地在那里写生。在他们的画板上,宏村妩媚着、生动着,一纵一横都是柔情和喜爱的吐露。一座古老的村落,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青年学子来写生,的确是少有的现象。有的还带着旅行包,说明他们是下得飞机或者火车之后,直奔这里来。而后,找准角度,摊开画板,便就进入了角色。的确,艺术使人忘情,亦忘我。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阳光甚为热烈。好在有一棵棵古老的树木,在为他们遮挡着酷阳。还有,带水气的山野之风,不断地向他们吹拂着。荷叶,轻轻然摇动有声,仿佛是从村姑们那随风而摇的裙裾里发出来的。
一位写生少女,她的画板上出现了一座黑眉白面的淡雅的院落,门前悬一盏小小红灯笼,几枝巴茅草,在院落左侧,飞动如三角旗,生动而鲜活。下边有一竹篮,装有几支野草花和一张折叠不精的蓝花头巾,头巾一角露于篮外,使人联想,她的主人并没有走远。对面,她写生的那座院落,内容却与画面不大一致。是她在添加一些生动之物与画面。她是在写生,也是在创作。尤其那几枝巴茅草,是一挥而就的,只是简略几笔的勾勒而已。她为巴茅草有意涂了一层土红色,与院落形成了色调上的反差,却产生了意外的生机,十分惹人眼。
宏村艺术小镇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力争通过3年时间,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小镇核心,辐射带动卢村、塔川、木坑区域。以“旅游+”为发展主线,以“写生和摄影”为主导产业,以“艺术体验和休闲度假”为建设主题,重点打造艺术写生基地、摄影影视创作基地、现代艺术交流基地和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将宏村打造成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互通互融的国际化窗口、艺术创作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的产业化平台,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繁荣经济,富裕百姓。到2020年,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发展优势凸显,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争先,写生摄影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业增加值、特色产业产值占50%以上。
有人说,宏村是画中的村落,并非过誉。然而,我发现它又是诗歌中的村落。每家每户都有诗词歌赋的条幅挂在那里,出手也不凡,极富传统的哲思意味。尤其那些祖训家训,无不在弘扬古老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