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聚焦黄山
  • 走进徽州教育文化
  • 黄山体育
  • 公告活动
  • 专题
  • 美丽乡村行
  • 飞阅徽州
  • 杨奉霆
  •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行 > 要闻

    秸秆“七十二变”助力绿色发展

    时间:2018-02-27 16:15:31  来源:黄山在线  作者:顾竞 李晓洁

       为稳定和持续改善我市空气质量,2017年,黄山市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据了解,我市多个区县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固化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等多种方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建设。近日,记者来到黄山区,对这里的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进行走访。

      饲料化利用,皖南黄牛肉质更好
     
      杨爱武的皖南黄牛养殖场位于黄山区乌石镇的山腰上,在养殖场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角落里存放着上百包秸秆饲料,杨爱武取出一包拿到牛栏前打开,这是黄牛们最爱的“吃食”。
      2006年,杨爱武创建安徽黄山大山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开始开展皖南黄牛保种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通过2013年实施的皖南黄牛品种繁育基地项目,目前是我市唯一一家从事皖南黄牛品种保种和繁育的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杨爱武养殖的皖南黄牛不圈养,散养在大山里,他说,自家黄牛主要是放牧+舍饲。“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枯草期,这段时间,我们会把收来的玉米秸秆加工后,给黄牛当饲料。玉米秸秆营养价值较高,黄牛食用后更健康,肉质也更好。”杨爱武介绍说,利用机械将秸秆饲料化利用,他是黄山市的“排头兵”,加工车间里的粉碎搅拌一体机、牧草收割机、草料拉丝机、打捆机等各类机械,也都是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服务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不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而且让我的黄牛长得更好也卖得更好,一举两得。”
     
      固化利用,变废为宝成绿色能源
     
      正月初八,徐胜利的工厂已开工生产。2014年,徐胜利租了一间厂房做秸秆固化燃料生产,2017年三四月份,他正式搬进黄山区工业园区,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目前效益不错。徐胜利说,以前农民不知道如何处理秸秆,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燃烧,但这对大气环境有害无益,而自己这处秸秆固化燃料生产点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徐胜利的黄山能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其中一项,就是生物质秸秆颗粒燃料的加工和销售,也是黄山区较为成熟的一处秸秆固化燃料生产点。“从5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就会出现油菜秆、玉米秆、稻草等,会有专门的车队从村里回收运到我们这来,我们对这些秸秆粉碎脱水,与其他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型、冷却、包装、销售,最终会成为一种代替煤炭的产品。这样做的好处,一来增加农民收益,二来在国家及政府的补贴下,我们的生产成本也会降低。秸秆本身热值低,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但我们回收后变废为宝,将秸秆良性处理掉。”徐胜利说,他这处秸秆固化燃料生产点的产品主要出售给工厂,一年达2000多吨,纯利润达200多元一吨。
     
      去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1%
     
      2017年,我市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全市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3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1%,超计划3.1个百分点。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25.6万吨,基料化利用0.27万吨,饲料化利用6.74万吨,工业化原料利用0.87万吨,能源化利用4.54万吨,分别占比67.3%,0.7%,17.7%,2.3%,11.9%。2017年,我市大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企业建设,目前有年利用500吨以上的秸秆“五化”利用企业13家,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完成率达112.34%,完成秸秆还田41.19万亩,完成率103%;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9个,超计划2个;配套推广生物质户用气化炉900台,超计划200台,且每百万亩农作物秸秆焚烧火点数低于省定要求。

    Copyright@ 2017-2020 版权所有: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头条号:黄山网 微信公众号:newshs 邮箱:todayhuangshan@126.com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昌法律师事务所 李兹柏律师 手机:13805597470 皖ICP备1301613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80号